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蜜蜂是自然界最重要、也最忙碌的一種昆蟲。
除了「蜂蜜」以外,大家還知道其他哪幾種蜜蜂製造、且在人類生活中應用廣泛的「周邊產品」呢?
想知道蜂蠟是什麼嗎?先來猜猜蜂蜜、蜂膠、蜂王乳是不是蜂巢成分!猜錯也別擔心,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認識蜜蜂與牠們的產物吧!
辛勤工作的工蜂每天要飛上數十公里,一點一滴的採集、搬運來自花蕊根部含水量約80%的花蜜、花粉等分泌物,吸進自己的「蜜囊」,融入含有轉化酶的涎液讓花蜜發酵;採集的工蜂飛回巢中後,再轉交給負責釀蜜的同事接手繼續釀蜜的工作,牠們一邊把花蜜混入口水、一邊搧動翅膀充當蜂巢的除濕機,把蜜液的含水量降到20%以下。
最後,再把半成品放入巢洞中,用蜂蠟包裝好,等待5~7天進行熟成──至此,花蜜才會變成我們今天熟悉的琥珀色濃稠模樣。
蜂蜜成分在本質上,其實是糖的過飽和溶液,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和物,因此會在不同溫度、含水量的多寡不一下產生不同的狀態,比如結晶的大小、蜂蜜沉澱物的有無,各家蜜蜂釀出來的蜂蜜畢竟不是工廠統一規格,樣態和特性都是不一定的,無法當作「是不是正港蜂巢蜜」的判斷標準。
而蜂蜜的吃法多元多樣,風味用途廣泛,沾著舔、塗著吃、混牛奶、澆鬆餅都好,就是不要過度加熱或沖入熱水、破壞了蜂巢蜜好處&營養成分,也會讓甜味變得不明顯。
要注意的是,未滿1歲的嬰幼兒、糖尿病患者及肝硬化患者這三類人要避免食用蜂蜜,嬰幼兒沒有相應的抵抗力處理生蜜中的微生物,而後兩者則不可攝取過量糖份喔!
蜂膠就是類似膠水一般的深色黏稠膠狀物,由植物的汁液、樹脂、花粉或花蜜,混合蜜蜂自己分泌的唾液與蜂蠟所形成。
但與其說是膠水,更不如說是「建材補料」兼「戰備糧食」更貼切──蜂膠不僅可以拿來修補、強化蜂巢結構,還能當作天候不佳時的營養口糧給蜜蜂們充飢;而蜂膠因含有抗菌成份,可以防止黴菌、微生物、寄生蟲等入侵,保護蜜蜂的幼蟲、幼蜂及蜂后的健康與安全。
雖然西方醫學上並沒有將它列為有實質療效的藥物,但作為強身健體、營養補充、預防發炎反應的天然補品,蜂膠的應用範圍是相當廣泛且受歡迎。
目前市場上的蜂膠日用品有蜂膠牙膏、蜂膠口腔噴劑、蜂膠香皂、蜂膠化妝水、蜂膠洗衣精、保健食品等產品。
蜂膠好處多多,但是對於孕婦、哺乳媽媽及一歲以下幼兒則不建議使用,蜂膠過敏的機率約兩萬分之一,初次使用者先諮詢過醫師與藥師較佳,另外對酒精及蜂產品過敏者,建議避免使用,才能安全又安心地讓身體更健康!
蜂王乳(又稱作蜂王漿或蜂皇漿)其實是專門給蜂王從小吃到老的高級食品,營養特別豐富,提供了蜂王大量產卵時所需的一切營養。
這個高級營養品的產出是由工蜂分泌而成,水份含量有 60-70%、蛋白質9-18%,糖10-15%,並含有少量的脂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與游離胺基酸。
這些特殊蛋白質及胺基酸不僅給蜂王大量的營養,使她有別於一般只有40至60天壽命的工蜂、延長壽命達三至五年,更改變了她體內的激素及化學環境、誘導幼蟲的生理變化,使得身體和卵巢的尺寸增加、縮短生長發育時間,成長為女王蜂。
原先女王與工蜂都是擁有相同DNA的雌性幼蟲,而“是否吃蜂王乳長大”決定了兩者的命運。
順帶一題,單吃蜂王乳的滋味實在不太迷人,雖然可以直接含在口中慢慢融化,但如加入果汁中沖泡或拌入花粉、蜂蜜,風味更佳更順口。
蜂巢的蓋造由工蜂承包,牠們會從自身的脂肪腺分泌出「蜂蠟」,主要蜂蠟成分為醇類、脂肪酸、糖類及少量礦物質、水分等,功能等同於人類世界的「混凝土」,架起了整個蜂巢裡裡外外的結構和內部裝潢。
對蜜蜂來說,蜂蠟是非常穩固的建材,而且牠們在築巢時不是隨意地糊成一大坨,也許外型各有所異,內部是非常整齊清潔且有層次的。
一般常聽見的「六角結構」是指蜂巢內一片一片的結構──「巢脾」上,一小格一小格的六邊型巢房,這個形狀的空格不但是最穩定的結構,在容積一定的前提下是最節省建材的蓋造方法。
而我們現在會拿來吃的蜂巢蜜、甜點店餐桌上出現的整塊切好的蜂巢,都是屬於蜂巢中巢脾的部分,也就是儲存蜂巢蜜的巢房,連著蜂蜜與蜂蠟一起享用。
蜂蠟中含有微量的蜂花粉、蜂膠和蜂王漿;但蜂巢(蜂蠟)的質地較為強韌、較難咬斷及消化,進食過量的蜂巢容易造成腸胃不適,建議吃蜂巢要適可而止、注意分量喔!
看完一系列的介紹,想不想馬上一試珍貴又天然的蜜蜂產品呢?歐樂芬為大家提供最頂級的巴西綠蜂膠口腔護理產品,用最溫和的方式,有效呵護您的口腔健康!
參考來源